世界上每一個成功的企業(yè),之所以能夠發(fā)展得長久,都有其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。打造一種別人無法復制的核心競爭力,才是“基業(yè)長青”的關鍵所在。
同樣的道理,個人要想在職場發(fā)展上決勝千里,必須也要有一種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。唯有如此,才能確保你在職場發(fā)展上順風順水,成就“職業(yè)長青”。
那么,職場能力到底是怎樣構成的呢?何種能力才是你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?
確立職業(yè)規(guī)劃
有沒有遇到過這些問題:對現有的工作感到乏味?工作缺乏動力,沒有積極性?感到上班是一種痛苦?對未來感到困惑,沒有“奔頭”?感覺自己好像不太適合這份工作?成天忙忙碌碌,卻不知道在忙些什么?為了生存,不得不硬著頭皮干下去?想跳槽,卻沒有把握找到更好的工作?
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,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標的缺失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。成天“東一頭、西一頭”的,于是,就在“東”和“西”的追逐下,你逐漸變得 “找不著北”。
當別人沒有方向、只顧眼前的時候,你比別人看得更長遠,你就更容易獲得成功。
眼界決定你的未來。
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
“一個人事業(yè)上的成功,只有15%是由于他的專業(yè)技術,另外的85%要依靠人際關系、處世技巧!贝鳡枴た突拿,道出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。
有一個神奇的“六人定律”:一個股票專家做過一個實驗,將一封有關股票信息的電子郵件發(fā)送給一個陌生人,并要求這個陌生人把這封電子郵件轉發(fā)給一個熱愛炒股的人,當這封郵件第六次轉發(fā)的時候,竟然轉發(fā)回了股票專家手中,經過無數次的實驗,從發(fā)出到收回,均沒有超過6次轉發(fā)的,所以得出了一個初步結論,即:任何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帶,不會超過六個人。兩個陌生人之間,可以通過最多六個人來建立聯系。這條神奇的六人定律,也道出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。
掌握溝通的藝術
有人常抱怨,說天天在職場上加了多少多少班,作出了多少多少努力,結果到頭來,升職加薪評先進,樣樣沒有自己的份兒,反倒是那些平時不怎么努力的人搶了去。這樣的結果,就只能是越想越郁悶,越想越窩囊。我就問他,你天天加班,誰知道?你的成績,向老板匯報過嗎?你的想法,和老板溝通過嗎?他說沒有,自己一個小員工,說了也白說。我就問他,你連說的勇氣都沒有,就怎么知道沒有結果?
這種事情,在職場上太多了。有統(tǒng)計顯示,在職場中有30.43%的人與領導關系很好,容易溝通;57.97%的人與領導關系一般;10.14%的人與領導關系不好,經常背后抱怨;1.45%的人與領導經常有沖突?梢姡幸淮蟛糠致殬I(yè)人士,在與老板或上司的相處過程中,缺乏溝通,并由此帶來很多困惑、無奈甚至消極的情緒,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效果,也耽誤了自己的職業(yè)前程。
不斷學習的能力
很多人到了一個崗位上,不知道干什么、怎么干。特別是許多大學生,剛剛到公司,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。
“360行,行行出狀元!币氚岩粋崗位、一個行業(yè)摸清楚,最聰明的人起碼也得3-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。很多人干耗著不充電,你那點幾乎沒有價值的“老本”,到底能吃多久?如果是大學生,你問問自己:最近半年來有沒有學到讓你明顯進步的知識?如果是在職人員,你應該問問自己,最近半年,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?你的能力提升了嗎?你為公司又創(chuàng)造多少價值?
不要怪老板沒有重用你。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,先掂掂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,現在處在什么位置,還欠缺什么,趕緊充電彌補!
找到自己的長處
“木桶理論”告訴許多人一個道理:要想進步,必須彌補自己的短板。于是很多人受這個理論的啟發(fā),積極彌補自己的“短板”,而忽略了對“長板”的重視!
現在我要告訴你:用在個人發(fā)展方面,這個理論已經是在“扯淡”了。
一定要記。哼m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
看到別人一個月拿到上萬塊,憑什么?資歷和經驗!
資歷從何而來?工作忠誠度。干個三個月就跳槽,怎么可能升職加薪?
經驗又從何而來?行業(yè)忠誠度。干個半年就轉行,怎么可能獲得成長?
要想在一個公司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,起碼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。要想在一個行業(yè)獲得成長,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,起碼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。
積極的工作心態(tài)
成天垂頭喪氣的人,連你自己都會覺得不舒服,怎么可能會打動老板?要有積極的工作心態(tài)!